【微课堂】统编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知识精讲
七年级上册微课目录
统编语文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精讲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知识精讲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精讲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11课《论语十二章》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12课《纪念白求恩》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15课《诫子书》知识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16课《猫》知识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17课《动物笑谈》知识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18课《狼》知识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19课《皇帝的新装》知识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20课《天上的街市》知识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21课《女娲造人》知识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22课《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22课《蚊子与狮子》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22课《穿井得一人》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第22课《杞人忧天》精讲
统编语文七上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讲
统编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知识精讲
微课视频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
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的,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三、理解诗义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的秋雨和我痛苦的情思。
四、古诗赏析
诗的开头说“君问归期”,是写妻子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的回答。这一问一答中,把自己怀念妻子,同时妻子也想念自己的深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后两句写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妻子诉说,写出了诗人怀念妻子的内心活动。
五、问题归纳
诗人在写作这首诗时有意重复使用“期”“巴山夜雨”等词语,这样写有何作用?
诗人有意重复使用“期”“巴山夜雨”等词语,使音韵回环往复,同时也恰切地表现了时间、空间的来回转换,表现出妻子盼归、诗人思归的情感,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六、课文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综合整理和编辑:满分初中课堂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图文、音视频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立删。